学会新闻

北京市社会学学会第八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社会建设与社会风险防范”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9年4月20日,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在清华大学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召开第八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并举办“社会建设与社会风险防范”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社会学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70余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大会由北京市社会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刘精明主持。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方静同志在会上宣读了“关于北京市社会学学会换届的批复”,并预祝学会的换届和学术研讨活动顺利开展。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第七届理事会会长李强作理事会工作报告,指出学会几代人立足当前中国社会、立足北京,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推出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了首都社会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为和谐北京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号召广大会员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为社会学学科和社会建设事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孟营副会长作第七届理事会财务报告,戴建中副会长宣读了“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报告”、“换届审计报告”,夏建中监事长作第七届监事会工作报告,张翼副会长作关于修改《北京市社会学学会章程》的修改说明。全体与会代表审议并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报告、换届审计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北京市社会学学会章程》。

全体与会代表审议并通过了第八届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及新一届领导班子候选人名单,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第八届全体与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张翼任会长,王天夫、叶敬忠、冯仕政、张静、赵孟营、洪小良、席小华、唐军、麻国庆任副会长;郑路任秘书长,王道勇、冯喜良、李晓壮、杨典、吴莹、黄家亮任副秘书长;刘爱玉任监事长,奂平清、董磊明任监事。换届选举工作紧张有序、郑重严肃,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换届工作。

新当选的会长张翼同志宣读了新一届理事会推举的名誉理事、名誉会长名单。新一届理事会推举李强同志为名誉会长,王晓义、尹志刚、冯同庆、江文华、李强、杨雅彬、杨善华、沈原、宋书伟、陈应瑞、袁伦渠、贾春增、夏建中、戴建中为名誉理事。张翼会长向大会报告了未来开展党建工作的设想,对全体会员的信任表示感谢,并指出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在历届会长和理事会成员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会团结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社会行动的开展、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方静同志代表北京市社科联,对学会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当选表示热烈的祝贺。她回顾了学会的光荣发展历程,并希望学会在党组织和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广大会员的智力优势,瞄准学术发展前沿,搭建会员交流平台,推出高水平的优秀学术成果,为推动社会学学科建设、繁荣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为首都发展、社会和谐、文化进步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换届选举大会结束后,由张翼会长主持召开了以“社会建设与社会风险防范”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有12位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从马克思、韦伯、涂尔干三大社会学家的理论出发,指出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风险是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李强教授结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对“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地澄清和阐释,指出社会建设应以民生建设为抓手,重点关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涉及到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社会治理应走得更扎实更专业,以社区为依托实现重心下移,通过社区治理降低社会风险;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应重理论、重方法、重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社会学成为一个具有无限生机的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洪大用从人群视角、服务视角、权利视角、服务视角阐释了社会政策兜底保障的基本内涵,指出社会政策需要瞄准兜底的困境人群,比如城市生活困难群众、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城乡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儿童、城乡身心残障的人士、受灾群众;着力于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守住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底线;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要特别兜住教育和健康服务的底线,致力于人力资本的不断生产和积累。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的吴忠民教授围绕“房产税与社会政策风险”,对中国征收房产税的时机和条件进行了细致剖析。他指出房产税的征收是一件关涉到每个家庭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对于房产税推出时机的把握要慎之又慎,房产税征收的合理时机应当是经济处在较快增长或明显回升时期,在民众的宏观税负明显下降,中等收入人群的人数比例大幅上升,民众的收入普遍增加且来源渠道多样的情况下可行性最高。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叶敬忠教授介绍了农大的“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以“贫困农户现在有什么”的生计资源为出发点,以健康农产品和地方特色食物产品的小农式生产为“产业”,以城市消费者对健康食物的需求为出口,以远离无限市场和充满信任的“巢状市场”为交易和互动的组织形式,探索了一条具有高度可行性和长期稳定性的可持续生产扶贫途径,并很好地彰显了共享、协调、绿色和创新的发展理念。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爱玉教授的报告关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脆弱就业问题。她的研究发现,十年间就业脆弱性增加,很大程度上源于结构性力量和家庭要素在历史脉络下的变化;而年龄较大者在就业脆弱性的境况略好,女性相比男性在就业脆弱性上境况更差;结构性力量中的人力资本三要素(教育程度、培训经历与职称)对就业脆弱性的缓解有显著作用。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洪小良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社会治理相比传统的社会管理来讲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比如权威来源的多元化,组织的相互依赖性,政府与社会主体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方式手段多样化等;社会治理的创新需要处理好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体制延伸和体制外培育的关系,刚性控制与柔性引导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冮树革教授回顾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变迁和发展,指出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正从维护社会稳定转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从生存性社会救助转向发展性社会救助,从非制度化救助转向法治化救助,从兜底导向性救助转向脱贫导向性救助,社会救助对象从市民转向农民;未来社会救助的发展要坚持发展性、公平性、科学性、法治性和可持续性,才能构建社会救助的社会安全网。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的李国武教授从购买主体、购买内容、购买方式三个角度分析了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影响,对政府购买服务提出了六点建议:要以促进并完善三社联动为方向,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经费向基层下移力度,政府的行政力量与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有机结合,外部的专业支持与社区内在的资源有机整合,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制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相结合,综合项目与专业项目相结合,项目购买和岗位购买相结合。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时立荣教授分析了在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下所形成的社会企业,是社会治理领域里一种创新的新生力量。她指出,社会企业家是实践者、是共享价值的创新者,是社会变革者,也是促进财富观念改变的引领者,一方面怀有促进社会变革的思想,能够撬开社会性因素与生产性要素融合的通道,将市场领域和政府公共领域、社会领域的资源协调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根据获取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运作管理,使社会需求以不同的程度、焦点、组合方式嵌入到各个生产要素中。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麻国庆教授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资源保护与传统村落再生的问题。他指出,全球化带来的时空压缩对地方和传统的冲击,造成地方性乡村文化主体的失权,乡村振兴需要考虑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城市和乡村的差异性、城乡之间的统筹和协调等问题,尤其要考虑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振兴要注重乡村本身的内在性和参与性,实现符合自身规律的现代化,而不是外部推力下的现代化。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的杨敏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研究,指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一个重建社会的过程,社会建设是社会学对现代性巨变的一种回应,经过了历史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学术范畴;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治理,在中国社会学中,社会治理主要是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变迁相联系的,社会学者的研究重塑了社会治理这一概念,使其具有了全新的本土理论和实践意涵。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何光喜探讨了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问题。他指出,二战后的科技创新政策,在显著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社会问题,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以社会-技术系统的转型变革为核心的新型创新政策。中国在科技创新政策上具有强大的政府推动能力和繁荣的市场创新潜力,但基于自下而上的草根创新能力不足,未来的科技创新政策要构建公民科学,鼓励公众、社区参与科学,让科学更好地服务可持续发展

在研讨会的点评环节中,青年学者黄家亮、杨典、吴莹对上述学术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盛赞此次研讨会的主题非常宏大、视野非常开阔、研究非常扎实、见解非常深刻,让大家看到了诸多极具活力的社会学议题和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学界,为青年学者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学术话语创新、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成长为成熟学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会议最后,新一届理事会秘书长郑路作总结发言,感谢12位演讲者带来的精彩的学术分享,展示了社会学最前沿的研究和最新的观点,同时对所有筹备、组织、参与本次论坛的工作人员和与会代表表示感谢。通过本次会议,北京市社会学学会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加强了学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社会建设和社会风险防范的研究,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